124、第一百二十二章_红楼之宝玉要上进
笔趣阁 > 红楼之宝玉要上进 > 124、第一百二十二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24、第一百二十二章

 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第二日众人去给贾母请安,只瞧着贾母歪在榻上,当时脸色就不大好看。

  宝玉昨儿一脸怒气地出了院子,多少人瞧见了,晚上直接在外面书房睡的,有心的一打听谁不知道?王夫人是最恨那起子狐媚玩意儿,大早上就叫了凤姐过去,把四儿一家子赶去庄子上。

  “这两天,就把宝玉挪出来吧。”贾母接过鸳鸯奉上来的茶,嘱咐王夫人道:“身边伺候的丫头也不用太多,三四个就成了,让宝玉挑去吧。其他的,瞧着老实的分去她们姊妹屋里,剩下的或是出去配人,也别留着了。”

  这正合了王夫人心意,满心欢喜地应下了。

  贾母正要喝茶,又想起什么,问道:“那个丫头,你如何处置的?”

  王夫人道:“那丫头原也是个不知羞的,□□的同爷们拉拉扯扯,还说些没体统的话,哪里还能留在府里,今儿一早,连着她老子娘都被赶去庄子上去了。”

  一人犯错,连带着一大家子跟着受累,从府里养尊处优的‘二小姐’到田庄上的农户,这个惩罚也太重了些,一反贾家待下宽厚的形象。四儿家里本来兄弟姐妹多,再加上差事被蠲了的怒气,只怕她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。如今正是裁减人的时候,凤姐巴不得这样,乐得省些银钱。

  贾母眼光扫过一旁的三春等人,有些话也不好在这些未出阁的小姐跟前念叨,便转了话头,“园子隔得远了些,比不得在我们跟前,那些个婆子丫鬟没个震慑,便作威作福,欺负她们姊妹们年轻面皮薄。你们平时仔细些,发现背地里乱嚼舌根子的,只管打出去,别叫姑娘们受了委屈。”

  “去年往皇陵守灵,凤丫头坐着月子不好理事。宝玉跟三丫头他们管家就很不错,遇到事也不慌不忙,处理的很是妥当,孩子们都很有长进。”王夫人说了些好的,讨贾母欢喜。

  贾母听了,果然很高兴,“她们都很不错,我记得春上外头送来了一些料子,我想着给她们姊妹们做几件夏衫正好,这阵子竟忘了,待会儿拿出来,让她们姐妹们挑去,叫绣房抓紧做出来。”

  三春等人出来道谢,凤姐见状,也装作吃味,“老祖宗就是偏心,我管了这么久的差事,白填了那么多东西进去,一针一线也没见着呢。”

  贾母笑骂道:“你妹妹们帮着管了这么久的家,没个谢礼不说,还有脸吃醋呢!”

  凤姐听了,立马捂紧荷包,苦着脸讨饶,“罢哟罢哟,这可就是应了那句老话,鸡没偷成,反丢了把米。”

  一时间荣庆堂里外到处都是欢声笑语。

  翰林院是整个朝廷最有前途的部门,‘非进士不能入翰林,非翰林不能入内阁’,通俗一点来说,要想位极人臣,翰林是必经的一个环节,可翰林院又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,一点油水都没有,只靠着一年四十几两的俸禄银子过活。宝玉又何时缺过银子呢,他上面有高渊罩着,一些想着使绊子的也不敢轻易动手。

  往日在高府读书,瞧着师傅整日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,宝玉原以为翰林院的日子应该清闲的很,谁知道进去除了整理各种史书经文志传,最难的就是面对皇帝的各种问题,前头虽然有两个年长稳重的状元榜眼在,宝玉露脸的机会应该不是太多,伴君如伴虎,小心谨慎点还是好的。可偏偏不知怎么回事,皇上总是喜欢点宝玉出来。

  的确,对于皇帝来说,宝玉年轻,只要严加指导,将来必定可期。于宝玉而言,这更是必须抓住的机会,几次在御前奏对,都得了圣上嘉奖,叫人眼红的很。

  榜眼钟端砚已经六十有余,头发俱已花白,他也自知年事已高,皇上大约不会重用,一直低调得很,状元郎龚游却年轻些,也已经四十好几了,乃是杭州人士,家里在当地也是望族,见自己这个状元郎的风光被这个毛头小子抢了去,一时有些气恼。

  这日,皇上招了他们三个人去了大明宫问话,正说到前朝贤士,太监夏守忠在外面传报,两位大学士、户部、吏部、工部尚书都来了,有要事禀报。三人便要告退,皇上摆摆手,道:“无妨,你们都是未来国之栋梁,听一些倒也无妨。”说着,便把几位大人召了进来。

  众人进来,行了礼,内阁大学士赵老大人递了奏章上去,“陛下,今早八百里加急,湖广、江南、浙江等地发生地动,近海一带海啸,毁坏房屋农田不计其数。”

  地震加上海啸,祸及几省,甚是少见,这些□□如果处理的不好,很有可能被那些有心人士说成什么上天示警,蛊惑人心,皇上眉头紧锁,“内阁商议得如何?”

  赵老大人又从袖子里抽出陈条,一旁的夏守忠忙接了过去,呈到皇帝面前。赵老大人道:“此次灾情不比以往,除了正常的赈灾之外,还应该派遣钦差大臣巡视灾区。”

  皇上拿着折子细细查看,以往朝廷的赈灾方案都有记载,这些都是有例可循的,但是皇上也是有心,询问宝玉三人的看法。

  龚游先开口,道:“此次灾情,受灾之广,甚是罕见,朝廷自然应该赈灾,只是沿海太远,等朝廷的粮草运过去,只怕灾民更多,应该调及临近省份的粮仓,更快一些。另外还要安排人马维持秩序,以防有歹人作祟。”

  钟端砚的说法也差不多,偏又引史据点咬文嚼字,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大堆,也没说出个什么新意来。

  宝玉这边就很简单了,就只三个字,“臣附议。”

  皇帝听了,哑然失笑,不禁摇摇头。

  户部尚书刘大人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启禀皇上,据户部粗略估算,仅仅山东一省的赈灾款,一天大约就需要二十五万担左右,江南乃天下粮仓,粮食的问题不用担心,关键是灾后如何治理的问题,尤其是沿海地区,多以捕鱼为生,如今房屋被毁,田地被淹,不少人流离失所。”

  工部尚书高清也站了出来,“皇上,此次地动,黄河各处河堤,似有松动的痕迹,也需早日加紧防范。”

  这一项项都需要钱,想起本不充裕的国库,皇上眉头紧锁,问道:“国库还有预算吗?”

  “应该是够的,”刘大人心里盘算了一下,“国库是年年难过年年过,只是今年给西北驻军的冬装要往后拖一拖了。”

  “不过一件衣裳罢了,堂堂七尺男儿,不换就不换吧。只是这灾后的问题……”皇上看了一旁垂头侍立的宝玉,便问道:“贾卿,方才被你躲了过去,这次你先说。”

  宝玉猛然被点名,一时有些不知所措,想了想,朗声道:“方才听几位大人所言,主要的问题是救援和灾后治理的问题。臣以为,应当由官府出面,号召百姓参与救援行动,用劳动换取钱粮,一来,可以加快救援速度;二来,百姓有了吃食,不至于奔走他乡;大灾之后必有大疫,还需派些大夫药材。至于灾后治理,臣建议,灾情严重地区,应当免其税务,以此激励民生。”

  一听见要免税,刘大人立刻跳出来反对,“一派胡言,农务一税占国税近六成,乃一国之根本,怎能说免就免?”

  “刘大人所言极是,”宝玉也不怯场,一副坦然的神情,“只是方才也说了,田地被毁,粮食颗粒无收,百姓尚无余粮,又拿什么来交税呢?”

  这一句就把刘大人给问住了,其实话还没有说完,百姓本来深受其害,朝廷若强行征税,只怕会造成动乱。

  见刘大人无话可说,宝玉继续说道:“南边气候温暖,雨水充足,物产丰富,稻物一年可两熟或三熟,不出两年,当地民计基本便可恢复。只是刚开始的时候,官府需要费些心思罢了。至于免税年限,臣才疏学浅,不及几位老大人经验丰富,还得听听他们的建议。”

  宝玉留了些余地,也给了几位老大人面子,皇帝来了些兴趣,当即便让宝玉把那些方案回去之后具体写个折子上来。

  一时吏部尚书张大人看了看对面的宝玉,站出来回禀巡查官员的人选,“吏部议定,湖州知府王弘任满归朝,正好顺路巡视灾情。”

  皇上自然是准了的。原本吏部议定的是贾政,只是贾宝玉在这里,父子二人同朝为官本就有些忌讳,更何况贾宝玉方才也参与了赈灾的相关事宜,还是要避讳些,所以张大人这才临时换了人。

  一旁的宝玉也没想到还有这个意外之喜,贾政还是六月就可回来。

  一时散了朝,几位大人自然还要回内阁商议事宜,宝玉三人也要会文渊阁继续编俢经史。

  宝玉跟在钟端砚二人身后,正想着要查阅哪些资料记载。方才一番谈论,眼看着风头又让宝玉抢了去,龚游一时有些不太甘心,冷嘲热讽道:“掌院大人分了些前朝刑部旧案于我等,还有一小半没整理清楚,贾老弟倒是轻松,靠着师徒关系,整日翻看闲书便可,如今这折子可是要呈到御前的,老弟可得加把劲呀。”说完,一副老大哥模样地拍了拍宝玉的肩膀。

  宝玉不为所动,不咸不淡地说道:“能为皇上效命,是为人臣子的本分,下官自当尽力。”说着,就往文渊阁去了。

  龚游见他这个样子,气得咬牙切齿,钟端砚都看在眼里,漫步走至一侧,好言劝道:“罢了,按年龄来算,你我都可以当人家老爹了,何必斤斤计较?”

  龚游心里也明白,只是不甘心而已,他出身不显,家里靠着几亩薄田度日,若不是妻子全力支持,他早就去给别人当馆教学了,好容易考中状元,春风得意,可风头全叫宝玉抢了去,加上京城中富贵繁华,心中更是郁郁不平。

  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住,青筋暴起,龚游盯着宝玉离去的身影,好在有贵人识得珍珠,贾瑛,我看你逍遥到几时!

  (m.看书小说)更新最快,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6bqg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6bq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